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的醉美记忆

开篇:一首词,一段醉人回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短短多少字,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玩得尽兴,忘了时刻,甚至忘了归途?李清照的这首词,正是记录了一次这样的难忘经历。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其中一个,语言清新天然,情感真挚动人。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溪亭日暮、藕花深处的醉人场景。那么,这首词究竟有何魅力,能让人读后念念不忘?

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开篇,李清照就用”常记”二字点明这是一段深刻的记忆。溪亭、日暮、沉醉、归路,寥寥数语,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你可以想象: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溪边的亭子上,李清照与友人把酒言欢,兴致正浓。酒至微醺,竟忘了时刻,也忘了回家的路。这种”沉醉不知归路”的体验,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偶尔放纵的高兴时光?

藕花深处:误入的惊喜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玩得尽兴了,才想起该回家了。可夜色已深,路线难辨,一不小心,小船竟划进了荷花丛中。

这里,”误入”二字用得妙极!看似是迷路,实则是意外的惊喜。试想,在静谧的夜晚,小船轻轻划过水面,四周是盛开的荷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这样的”错误”,是不是反而成了一种美好的邂逅?

争渡惊鸥:动态的诗意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最终三句,是全词最生动的部分。想要快速划出荷花丛,却惊扰了栖息的水鸟,一时刻鸥鹭齐飞,画面瞬间鲜活起来。

李清照用重复的”争渡”和突如其来的”惊起”,营造出强烈的动态感。你能听到划桨的水声,能看到受惊飞起的鸥鹭,甚至能感受到那一刻的慌乱与惊喜。这种身临其境的描写,正是这首词最打动人心的所在。

小编归纳一下:为何这首词令人难忘?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之因此能成为经典,正是由于它捕捉了生活中最诚实的高兴。没有刻意雕琢,只是如实记录了一次尽兴的游玩,却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同身受。

读完这首词,你是否也想找个溪亭,看一次日暮,体验一回”沉醉不知归路”的惬意?或许,这就是好诗词的魅力——它不只是文字,更是能唤醒我们共同情感的记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