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喂牛、清圈全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规模也上不去。现在有了电气化设备,铡草机、恒温饮水器连轴转,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进步了养殖效益。”8月3日,庆阳市镇原县庙渠镇千头肉牛标准化繁育基地负责人握着上门开展用电检查的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职业人员的手,难掩喜悦。
镇原县庙渠镇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天然条件优越,是肉牛养殖的天然宝地。近年来,当地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政府“政策+资金”双重扶持下,养牛业从散户零星养殖迈向规模化、标准化,成了村民增收的黄金产业。但随着存栏量从几十头飙升到上千头,用电需求也随之增加,部分养殖户的用电设备出现老化等安全隐患,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产业要进步,电力需先行。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迅速响应,组建员服务队下沉养殖一线。队员们带着红外测温仪、万用表,逐户排查养殖场的电线走向、电器负荷,重点检测配电箱的保护装置灵敏度,现场记录电压、电流数据,建立“一户一档”用电档案。发现部分养殖户线路外皮破损、接头裸露,或是配电箱接线混乱、漏保失效等难题,服务队当即拿出整改方案,免费更换老化电线、升级配电箱。同时,队员们还送上《安全用电手册》,结合铡草机漏电防护、雷雨天气设备断电等场景,演示应急处置技巧,手把手教养殖户规范用电,筑牢安全用电“防火墙”。
电力“血脉”通了,产业活力更足了。如今的庙渠镇,电气化养殖不断提升劳动效率,全镇肉牛存栏量突破8000头,带动300多户农户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有的进养殖场逐渐成形。
下一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将继续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投入,积极探索“电力+产业”的进步模式,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让可靠电力持续为乡村特色产业“加油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厚军伟 郑朝宁 文/图)
来源:中国甘肃网